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经过几年来的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制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体现师生的共同参加,在共同参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区、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学习活动的更宽阔的天地。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为: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制造法。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进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