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9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 60 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在一般情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他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播途径 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 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 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所以,布病有一定职业性。 五、布病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㈠ 埋伏期:在一情况下其埋伏期为 1~3 周,平均为 2 周。也有个别病例埋伏期可达一年之久。埋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㈡ 发病及前驱期症状: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