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_第1页
1/7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_第2页
2/7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_第3页
3/7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1、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1.1 根本原因:安全效益的特性安全效益存在着一定的特性,比如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潜在性、复杂性等。其中,滞后性、间接性、潜在性这 3 个特性是造成安全效益容易被忽视的根本原因。安全效益的滞后性是指安全事故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能在安全措施运行之时就体现出来,而要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能够表现其价值及作用。安全效益的间接性是指实行安全措施的过程并不是一种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它的效益是通过减少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来体现的,是一种间接增值的形式。安全效益的潜在性是指安全措施的效果往往不是直接从其本身的功能中表现出来的,它所直接体现的意义不是经济效益,而是人的生命健康,这是很难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由于安全效益这 3种本质特性的存在,以盈利为目的的施工企业在一般情况下都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投入,而不是无形的、甚至“不可回收”的安全投入。1.2 市场原因:多方博弈的影响假如不考虑 ZF 的宏观调控,单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角度来看,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是存在博弈的。首先建立只涉及两家施工企业的简单模型,其在进行安全决策时的博弈分析如表 1 所示。为了便于分析,假设两家施工企业的雇主和员工都同意配合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时两家施工企业同样面临两种战略选择:安全达标和安全不达标。假设企业 1 选择安全达标策略,那么企业 2 将由于选择安全不达标策略而减少安全投入,从而最终获得更多利益。假如企业 1 选择安全不达标策略,则企业 2 为了与企业 1 取得相近的安全成本,则必定选择安全不达标策略,否则将处于竞争劣势。所以,不管企业 1 做出什么样的安全决策,企业 2 从自身单方利益出发,必定选择安全不达标策略。同理,企业 1 也会选择安全不达标策略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这种竞争模型下,尽管在安全的建筑工作环境下对双方都有好处,两家施工企业还是会选择安全不达标策略,并最终达到竞争相当的战略均衡状态[1 中国现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进入建筑行业的门槛较低,大量的民营私营施工企业涌入建筑市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在现实中,施工企业在进行建筑安全投入决策时面对的通常不只是两家承包商的竞争,而是多家激烈竞争,由于无法达到协调,这种博弈导致的结果就会越加严重。在招标法低价中标原则的驱动下,施工企业竞相压低报价,因而许多建设项目在正常情况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