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为了进一步保证医疗质量,保障病患生命安全,使病患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病患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病患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病患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病患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病患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一、手术病患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根据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探讨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病患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病患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 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当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仔细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一)术前 24h 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评估内容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根据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 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病患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病患没有意识障碍。II 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病患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病患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病患。III 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奇且不洁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实行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IV 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2)麻醉分级(ASA 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病患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P1:正常的病患;p2:病患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病患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病患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假如不手术的病患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病患。(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病患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