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铸造原理及缺陷分析挤压铸造技术与传统金属型重力铸造相比区别较大,对于某些铸件的生产有独特优势,然而实际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铸造缺陷,成因也有所不同于传统铸造,本文试图从原理和生产实际出发,分析挤压铸造的原理和流程参数,及其铸造常见缺陷,利用技术上的经验和实践提出改善方法,已达到推动该项铸造技术的推广,减少损失。挤压铸造原理及特点1.1.基本原理挤压铸造又可称为液态模锻,是将金属或合金升温至熔融态,不加处理注入到敞口模具中,立即闭合模具,让液态金属充分流动以充填模具,初步到达制件外部形状,随后施以高压,使温度下降已凝固的外部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内部的未凝固金属承受等静压,同步发生高压凝固,最后获得制件或毛坯的方法。由于高压凝固和塑性变形同时存在,制件无缩孔、缩松等缺陷,组织细密,力学性能高于铸造方法,接近或相当锻造方法;无需冒口补缩和最后清理,因而液态金属或合金利用率高,工序简化,为一具备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金属加工工艺。1.2.挤压铸造的特点挤压铸造的工艺对铸造设备有特别的要求,并且目前只对部分铸件有较好的效果。首先,挤压铸造设备,需要提供低速但流量较大的液态金属填充能力,速度约为 0.5~3m/s,流量可达 1~5kg/s,这样熔融态金属才能平稳地将铸型内气体排出,并填充铸型,随后铸型填满的瞬间(50ms~150ms),应能将铸型内铸造比压提升到 60~100MPa,这样合金便能在高压下凝固成型。由于前述的低速大流量,且挤压铸造内浇道有冒口补缩的作用,内浇道口径较大,且位于铸件最肥厚的部位。由于上述特点,挤压铸造适合厚壁铸件(10~50mm),但铸件尺寸不宜太大(小于 200mm)。与压铸相同,挤压铸造只可使用脱模剂,不适用保温涂料,故而金属凝固速度极快,达到 300~400 摄氏度/s,与金属型重力铸造冷却速度相比,达到了其 3~5 倍,伸长率高于其他铸造方法约 2~3 倍。挤压铸造的生产工艺流程以直径 190 系列的铝活塞为例,介绍挤压铸造的工艺流程,挤压铸造借鉴于压力铸造和模锻工艺,其大体工艺流程为把液态金属直接浇入金属模内。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压力作用于熔融的金属液体使之成形。并在此压力下结晶和塑性流动。从而获得铸件。在 315t的液压机上生产铝活塞的具体流程是:首先将铝加热到 700~720 摄氏度,形成铝液,倒入凹模中,进行扒渣得到相对纯净的铝液,液压机上缸下行,上压头对铝液加压,主缸的峰值加压压力达到 280t,上压力加压至最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