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怎样引导学生质疑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同学走,没有留给同学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老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老师的权利,应该使质疑成为同学自身必须要,老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同学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同学产生问题;可以让同学在动手操作的施行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制定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同学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同学面对问题 由于同学间存在着各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老师应以激励为主,消除同学的畏惧心理,激起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为了使每个同学都敢于提问,老师还可以依据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同学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害怕的同学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关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按部就班,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关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同学,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这样同学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 教给方法,让同学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老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同学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老师要做好示范。同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老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同学明确在哪儿找疑点。老师要教会同学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疑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施行中等,还要让同学学会变幻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同学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同学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 1 的 1 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 时,可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