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得概念及其主要讨论领域1、毒理学(toxicology): 就是讨论所有外源因素(包括化学、物理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得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得科学。2、卫生毒理学(health toxicology) :就是利用毒理学得概念与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讨论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到得外来化合物对机体得生物学作用,特别就是损害作用,亦即毒性作用及其机理得科学。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得范畴,也就是毒理学得一个分支学科。3、 毒理学主要讨论内容:(1)环境中外源化学物质得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在环境中得存在形式以及降解过程与降解产物。 ——讨论外源化学物质得接触相。(2)外源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得吸收、分布、代谢转化与排泄过程。——讨论外源化学物质得动力学相。(3)进入机体得外源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对机体可能造成得毒性损害及其机制。——讨论外源化学物质得毒效相。4、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在人类生活得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得生物学作用得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性生物活性物质”。5、毒物(poison,toxicant):在较低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伤得物质。6、 毒性(toxicity):化学物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得固有得能力。取决于化学物得化学结构。7、 毒效应(toxic effect):化学物对机体健康所致得有害得生物学改变,又称毒(性)作用、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8、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 effect):就是指在接触条件相同得情况下,化学物对不同物种,同一物种间不同个体,或在同一个体中不同器官产生得毒效应不一致得现象。9、靶器官(target organ):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得器官。毒作用得强弱,主要取决于该物质在靶器官中得浓度。10、 生物标志(biomarker):外源性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得测定指标。分类:接触(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1)接触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反映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性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或与某些靶细胞或靶分子相互作用得产物含量。(2)效应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以测出得生理、生化、行为等方面得异常或病理组织学方面得改变。可反映与不同靶剂量得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得对健康有害效应得信息。(3)易感生物标志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反映个体对外源化学物得生物敏感性得指标,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得对暴露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