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进展途径 摘要: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整体性特点,既体现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兼顾、协调的基本内容上,也应体现在可持续进展途径中,这是现代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优化模式的实际需求。传统水土保持进展观突出“如何进展得更快”,制造更多的财宝,以物为中心。而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更加关注“为什么进展”、“怎样进展得更快更好”,以人为中心,进展目标和应对措施更加明确。实施水土保持可持续进展战略,必须统筹规划,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进展;结合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探究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进展途径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进展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整体性特点,既体现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兼顾、协调的基本内容上,也应体现在可持续进展途径中,这是现代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优化模式的实际需求。传统水土保持进展观突出“如何进展得更快”,制造更多的财宝,以物为中心。而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更加关注“为什么进展”、“怎样进展得更快更好”,以人为中心,进展目标和应对措施更加明确。实施水土保持可持续进展战略,必须统筹规划,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进展;结合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探究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进展途径。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进展需求水土流失是贫困的根源。我国 592 个贫困县中,山区占 496 个。目前全国 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进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91 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3 年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50 多年来,各级政府组织广阔群众开展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到 2025 年,全国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公顷,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累计达到万公顷。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拦蓄泥沙能力 15 亿吨,增加蓄水 250 亿立方米,减少入黄泥沙 3 亿吨。水土保持是维系生态安全的主体措施。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土保持政策理论,技术路线,管理机制和建设模式。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防治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许多地区开展了丰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