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应急处理指南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氨在 20℃水中的溶解度为 34%。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备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的发生率相当高。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 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 编号:2025-05-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1%水溶液 PH 值:11.7蒸气压:882kPa(20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 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 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病患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痛苦等。(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3)严重吸人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堵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快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痛苦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痛苦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三)急救措施1.清除污染假如病患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