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后的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后的处理措施_第1页
1/2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后的处理措施_第2页
2/2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后的处理措施 我厂计量理化室建成于 988 年,长 50 米、宽 5 米、层高 5 米,为单层砖混结构,基础为条形砖基础。建与山前坡积地上,上复土层为第四纪洪积、坡积层,属新近堆积的压缩性较高的 H 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992 年发现建筑北外墙有多处裂缝,缝宽最大 0 毫米,斜裂缝处在窗户的对角称八字形,水平裂缝在窗台随后一段时间我们派专人进行认真观察,发现裂缝仍在进展,如不及时处理,随时有可能发生破坏。、原因分析第一步先查阅竣工资料,发现原设计没有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法律规范进行设计,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都没有提出特别要求。第二步沿北墙在基础边每隔 0 米挖一个探井进行现场检查,当挖至基础下 1.0 米深时,发现土中水分特大,若儿个小时不挖,则坑中浸水较多,再继续下挖发现基础下仍有 1.0- 1.5 米厚的填土层。第三步查找漏水源,首先自室内水池下水开始查找,最后发现距建筑物北外墙 4 米处有一根主下水管道,由于管道材料为陶土管,填土下沉后,将管道压弯,接口处大部分开裂漏水,分析上述原因得出如下结论:基础下部填土层没有挖掉,没有做换土处理,再加上下水管距建筑物太近,水管破裂后污水流入填土地基。致使其含水率增大、土质变软,大大降低了承载能力,造成建筑物下沉。、实行措施根据填土地基的含水率与承载力的关系,我认为要保持建筑物稳定,使之不在下沉,必须实行堵住水源、降低土壤的含水率、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方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建筑物才不再下沉。为此实行了第二步加固地基由于地基土的含水率较大,土的密实度小,必须采纳降低土的含水量的办法,增加土的密实度。经过方案比较决定采纳打灰砂桩的办法解决地基土的密实度问题。因为,灰砂桩中的生石灰有较大的吸水性,且本身吸水后体积增大近一倍,将对灰砂桩周围的土壤侧向加压,使饱和土排水固结。另外,生石灰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反应热,也有利于降低土的含水量,有利于促进石灰与土体间的胶凝反应的进行。设计灰砂桩的直径 400 毫米,平面位置为外墙沿墙基内外每 2 米设一个(错位布置)、内墙在靠外墙处距外墙 2.0 米处每边各设一个,深度至水分截然变化界为止。施工时,每打完一根桩,立即灌灰砂(生石灰粒径 30 毫米左右,生石灰与粗砂的比例为 8:2)每灌入 300 毫米高,便加以捣实,直打到基础底面为止。随后在其上部做 1.0 米宽,300 毫米厚三七灰土处理,以防灰砂桩向上膨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后的处理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