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图地图学习核心是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一、比例尺:要掌握比例尺,重点要知道比例尺怎么来的.然后围绕这个公式进行展开分析.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单位:在做比例尺的计算式,要也别注意单位的换算,单位统一到厘米.3、在进行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时,结合公式就很容易理解: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较低;实际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较高.4、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字式:1:5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线段式:线段式考察的比较多,主要是要求在实际图中求两点的实际距离,需要测量准确.5、比例尺的缩放: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尺×N将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尺×(1+N)将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尺×1/N将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尺×(1-1/N)如果是区域面积的放大(或缩小)倍数,则是比例尺的平方(或开方).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二、方向:1、一般指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做题时要注意指向标箭头在地图上的实际朝向,找到北的方向.(有时候指向标是标示其他方向时要特别注意)3、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三、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专题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球地图部分的重点知识,是最常见的高考图.掌握等高线的数值、弯曲、疏密、闭合,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四个重点.先熟悉等高线的特点:一、等高线的基本特点等高线特点: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②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③是闭合的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⑤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数值判(地形)类型】二、等高线图中常见地形部位的判读:等高线图中的地形部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自己画图).山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鞍部可以看作组合:两侧为谷,两侧为脊)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合三、五种常见基本地形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2、丘陵:丘陵是指陆地上起伏和缓、连绵不断的高地.海拔大约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3、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海拔高度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4、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中间稀疏,边缘密集)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扩展一:典型的等高线地貌(结合常见的地图册)1.洪积扇: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2.梯田(边缘密集,中间稀疏)3.黄土塬(顶部平坦,边缘密集)4.喀斯特峰林:山多陡峭孤峰,山峰等高线密集且平滑,等高线稀疏处数值小.5、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侧陡,一侧缓,缓坡为迎风坡.6、火山锥:等高线闭合,有规律的环状,上密下疏.突出特点为中心海拔突然降低.扩展二:海洋地形海底地貌按洋底起伏的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地形有: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水深200米以内);特点:深度浅,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坡度大)岛弧:大陆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海沟: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板块消亡边界.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海岭(大洋中脊):板块生长边界,地壳运动较为活跃.四、地形剖面图1.地形剖面图:可直观显示出某条剖面线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剖面线主要用来表示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而在等高线图的绘制中,一般水平比例尺是采用原图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