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程序1. 0 目的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2. 0 范围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物业管理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3. 0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3.2 各部门、管理处负责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的基础工作。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对公司所有的危害进行分析、归纳,并进行危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评出重大危险源。3.4 最高管理者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批准。3.5 各部门、管理处针对相关的重大危险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方法(方法包括设定目标、管理方案进行控制、采纳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进行控制以其他方法等),并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3.6 职能部门、管理处负责应适时测量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3.7 各部门负责对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实施评审。3.8 部门主管领导负责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4.0 程序4. 1 策划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包括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法。危险源的辨识A、按能量分类: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B、根据 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 6 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备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其他。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监护失误、其他。其他危险、危害因素。C、参照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