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1.厂址(1)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2)符合所在地区、城市、乡镇总体规划布局;节约用地,不占用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并符合国家现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有关规定;有利于保护环境与景观,尽量远离风景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不污染水源,有利于三废处理,并符合现行环境保护法规规定。2.总平面布置(1)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距离、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如压缩空气站、锅炉房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2)总体布置原则:①业主、监理单位的办公生活设施集中布置,相对靠近。② 办公、生活区与仓储、预制区相对独立。③整体布置需要有利于路网布置和风向流动,以及人流、物流流动安全、方便。3.道路及运输(1)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2)道路运输具备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实现门到门,中短途运送速度较快等。4.建筑物、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5.工艺过程(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① 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是否采纳无害化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否则就可能存在危险。② 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实行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是否设置安全阀、防爆阀(膜);是否有有效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③ 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实行了减少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进行考查。例如,是否设置防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实行了减震消声和降温措施等。④ 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如是否实行遥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保用品等。⑤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转一旦达到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