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风险辨识电力安全风险辨识是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三预”理论作为指导,从现代安全管理的前沿致因理论出发,分析生产过程当中可能引起事故灾难的不期望事件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形成的过程和发生的后果,结合电力行业的生产和工艺特点,设计和开发科学性强、系统全面且易实践和操作的电力风险辨识模板和方法体系,最终建立电力风险基本数据库,为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提供基础和依据。一、辨识原则在对电力行业的风险进行辨识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指导性原则:(1)目的性原则。风险的辨识工作要以风险控制,强化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最大程度地结合到日常管理工作中。(2)充分性原则。针对电力生产设备设施、现场作业过程及作业岗位,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辨识,重点是潜在风险,难点是动态风险,保证查找到的危险点的全面可靠。(3)准确性原则。在辨识的过程当中要准确反映现场危险点的情况,必须考虑已经实行的安全措施及其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实现现场风险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4)系统性原则。针对电力行业事故的广泛性和连锁性,对危险点进行分析时,不是进行单独的分析预测,而是将电网系统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将系统化整合的思想贯彻到整个辨识分析的过程当中。(5)动态控制原则。风险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对风险的控制应是动态的、超前的。现场中的危险因素因工作的时间、地点、任务、性质等的不同而不同,且相同的危险点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当中,因此力求通过反复的过程,从多角度、多方位,用进展的思维方式全面辨识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要对危险点进行日常化、定期化的监管。二、辨识方法根据系统、准确、充分的原则,将电力生产中各类危险点要素归纳为设备设施类危险点、作业过程类危险点、作业岗位类危险点、环境类危险点四种类型,针对每种类型的危险点进行辨识。查找辨识危险点不是目的,其目的是最终消灭或控制危险点。因此,辨识的过程要充分结合公司现有的管理制度,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违章管理制度,工作票和操作票管理等日常管理制度。辨识工作根据:四个专业板块一四类危险点管理对象一六种危险点形式的思路展开:(1)四个生产专业板块:1)变电;2)输电;3)配网;4)营销。(2)四类分析对象:1)设备、设施类;2)作业过程类;3)作业岗位类;156第四章电力安全风险管理4)环境类。(3)六种风险形式:1)事故或故障;2)隐患、缺陷或不符合;3)危险源或危险态;4)不安全行为;5)环境异常;6)危害和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