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诊疗法律规范(2025 年版)-人格-现实解体障碍一、概述人 格 解 体 - 现 实 解 体 障 碍 ( depersonalization- derealization disorder)是持续或反复出现人格解体和(或现实解体的分离障碍,好 发于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女性的患病率比男性高 2〜4 倍。主要表 现为个体感知到自己的完整性和(或)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出现非现实 感。二、临床表现人格解体的临床表现包括:1.对身体完整性的感知分离,如患者说“我行走时感到身体不能跟上 我的腿,好像分开一样”;2. 自己置身于自我之外看自己,好像“我”分离成两个人:观察者 和被观察者,此时人格具有了双重性;3. 觉得自己不存在,没有灵魂,或与自己的情感分离,自己体验不到 自己的情感,或者体验到的情感是虚假的。有患者用自伤或让人击打自己 的方式来验证自己是否存在于当下。现实解体的患者常感到周围环境虚无缥缈,自己像是生活在另一个 世界,仿佛自己是一个外部的观察者,有朦胧感,恍若隔世。一个患者 称“我好像生活在阴间,但一直不清楚为什么阴间有太阳、有房子、有 汽车,还有这么多人”,感到亲朋好友“看上去都是假的,但与真的一 样”。患者感到与他人疏离,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像中间有 一层隔膜,“一切都不真实,有虚幻感”。患者对这些体验将信将疑, 非常苦恼。症状常导致患者在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等方面 的功能受损。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在清醒状态下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该病的诊断:1.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或二者皆存在的状态。2. 人格解体状态被患者体验为一种自我整体的分离,如一个“自我” 置身于自我身体之外观察自我的精神活动、身体或行为;身体完整性的分 离;身体与精神活动的分离等。3. 现实解体状态被患者体验为自我对外界感知陌生、不真实,就像 自我置身于异度空间,观察自我周围的环境。(二)鉴别诊断短暂的人格解体与现实解体体验在健康人群和临床中亦可见到, 一项调查发现,在普通人群中的年发生率为 19%。在某些类型的冥想、 深度催眠状态、感觉剥夺时也有可能出现;在危及生命的经历中也 很常见人格-现实解体的体验。人格-现实解体可能与许多临床问题相关,因此,在诊断 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完整评估,包括相关的实验室检查、EEG 和指定的药物筛选。普通药物导致的人格-现实解体病程短暂, 持续的人格-现实解体则需要考虑可能是大麻、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