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二级培训讲稿、试题及答案模块二学科知识与技能(二)引言(演示):故事1、在海龟孵化的海滩,一些旅人恰好赶上破壳后的小海龟返回大海。只见少量的小海龟踉踉跄跄、爬爬停停地向海边奔去,人们不忍心看到小海龟的艰难挣扎,好心地拿起一个又一个小海龟,把它们送入大海。人们送走几批后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只见越来越多的小海龟潮水般经过宽宽的海滩向大海涌去。人们不禁兴奋起来,以为帮助海龟做了件好事。突然,天空一片吵杂,许多海鸟好似从天而降,只一会儿功夫,海滩上一片狼藉,小海龟死的死伤的伤,其状惨不忍睹。人们目瞪口呆。原来,小海龟的“先头部队”行动极其缓慢,是在试探“敌情”,它们顺利入海,其它的小海龟才敢行动。故事2、在印度洋海啸发生时,一位小姑娘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准确判断将要到来的危险并及时告知周围的人,使几百人避免罹难。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不仅要学会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能够使用知识。也就是学以致用。这就是在高中阶段教学目标中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1963年以来,我国历次《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包含了“双基”、“能力”以及“思想教育”三方面目标,但实际状况是,“双基”成为学生学科学习最重要的目标,而作为课程目标的其它两方面体现较差,事实上成为了“软目标”。那么,作为以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新课程是怎样定位“双基”目标的呢?目前情况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学科学习的重点《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学科课程的整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学科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和以前的大纲相比,课程的目标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合理的结构。作为以“双基”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是放在第一位的,是构成学科课程目标体系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认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学科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并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首先,什么是学生应当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标准》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和数学的飞速发展,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理解应该与时俱进,一些多年以来被看重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已不再成为今天或者未来学生学习的重点,相反,一些以往未受关注的知识、技能或学科思想方法却应当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双基”。其次《标准》认为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即带有鲜明个性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学科活动经验,也属于学科基础知识的范畴。另外,“经历过程”被认为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这是因为“经历过程”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那些具体的结果更重要。作为教学活动具体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本次培训将和同事们交流的一些问题。第一部分学科知识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形成补充和更新教材的能力教材的知识内容具有整体性,而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地说只是局部的。所以,分析课时教学内容要注意立足全局,以整体指导局部,以局部体现整体。首先,教师在明确所任教年级后,要以《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对教材进行系统通读,从全局角度了解教材的基本脉络线索和编排体系,领会其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思想性,做到对全学年的教学内容胸有成竹。其次,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要透彻理解本课内容在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本章节教材的结构,对教材的字词、句段、概念、原理、插图、实验、习题等逐一推敲,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以便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选修3——《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演示):该模块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本教材改为细胞工程,内容标准不变)、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其中基因工程知识网络如下:基因操作程序的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其中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的方法中,涉及到cDNA文库,为强调cDNA与天然的真核基因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