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感悟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 10 月 16 日 0 时23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 和叶光富 3 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 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 堂》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 1999 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 2025 年 6 月中国空间 站阶段首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 正一步步实现。22 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弱到强 的历史,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也纷纷为中国航天点赞:“前 进的步伐从未停止” “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物换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 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 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 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国庆期间,讲述父母先辈们为了新 中国的建设,默默牺牲和奉献的电影《我的我的父辈》燃爆 银幕,其中的一个章节《诗》,就是对中国航天的致敬 在戈壁沙漠做早期讨论的峥嵘岁月里,身为火药雕刻师和 航天工程师的年轻夫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在天上写诗 的人。”在丈夫牺牲之后,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事业 和家庭,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让观众破防。假如说爱国是最深 沉的情感,那么奋斗就是最长情的告白。为民族复兴、为航 天事业躬身奋斗的身影,组合起来就是人世间的壮美诗篇。“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说到 诗意,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探月 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 斗”、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 作为 世界四大文明中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 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 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 “传统”和“现代”的意蕴。把载人航 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个满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 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 建 65 周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 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一一“身份”的变化,代表着 国力的增强,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当在每一名中 华儿女心中念兹在兹。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创意十足,更意味 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延伸。中国 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