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法律规范》及《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制定本制度。一、临床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得病情与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后要做出输血疗效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要记入病程记录。二、输血前评估得内容主要就是:(一)患者就是否符合用血得条件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与手术中用血病人、2、慢性出血导致 H b<50-60g/L 得病人、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得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异常导致得出凝血障碍病人。4。严重烧伤病人。(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1。患者得临床诊断;2.引起失血或贫血得病因;3、就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4。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5、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就是否必须?6。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就是否具有输血指征?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8、 急性失血引起得血容量减低得扩容治疗就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得疗效如何?就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就是红细胞制品?9、就是否已考虑患者得年龄因素(如老年人与小孩)及心功能情况,输血中应注意得问题等。10。就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得治疗及抢救措施?(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1、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得耐受、)H b<6 0 g/L 或HCT <20%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别论)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2、急性失血病人得输血指征:失血量<血容量得 20%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30%,不必输血。失血量>血容量得 2 0% ~30%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得情况下,输血得目得主要就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就是全血、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与血浆就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H b 与H C T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得程度、3.血小板输注指征:内科系统疾病:若>5 0×1 0 9/L,不需输注;20~50×1 09/L 之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输注;若<20×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应立即输注;<10×1 09/L,不管病人就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手术科室病人:若<50×10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 0×1 09/L可以进行;假如进行头颅、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