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管理制度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管理制度_第1页
1/2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管理制度_第2页
2/2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法律规范临床医师对患者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2.目标通过《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3.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4. 名词定义无5.内容5.1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法律规范,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5.2 输血前医师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尽可能采纳非输血的干预措施纠正患者贫血和凝血功能,优先考虑自体血和血液替代治疗。努力做到少出血、不输血、少输血、输自体血、科学合理用血,使血液得以充分利用,在最需要的时期将最适量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提得供给最需要的患者。5.3 遵循“不可替代时选择、满足生理需要、风险规避"的原则。输血前参照(临床输血技术法律规范》附件 1、3、4,即“成分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输血,评估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测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申请血制品种类、血型、血量、输血目的、输血方式等。 5.4 当输血风险不确定、预期疗效不明确时,在充分调查已有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确保输血对患者获益大于风险方可进行输血。 5.5 输血后,临床医师应及时对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一般为输血后 48 小时内完成,内容涵盖实验室检测指标(冰冻血浆可在一个疗程结束后检测)及临床症状体征描述,及输注效果评价。急诊抢救以抢救阶段结束后 48 小时内进行输血评价。5.6 病程记录中应有输血记录,内容包括输血前评估(实验室检测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申请血制品种类、血型、血量、输血目的、输血方式等);输血记录(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血制品种类、血型、血量、输注过程及输注反应等);输血后效果评价(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描述,及输注效果评价)。5.7 医务处、输血科每月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由医务处在OA 网公示,并提交质控处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中。针对临床用血的不合理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对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6.参考文件6.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6.2《临床输血技术法律规范》。6.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管理制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