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专题十三一、选择题1、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解析]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2、(2018·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故选:C。3、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D)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解析]依题意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和蚂蚁在食物上没有竞争关系,但二者生活区域相同,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A项错误因为二者都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啮齿动物喜食大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没有捕食者以及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处于劣势,进而导致蚂蚁数量减少,C项错误;综上分析,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D项正确。4、(2018·山东省滨州市高三期末)近几年,我国北方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雾霾中含有大量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灰尘、细菌及病毒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对雾霾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B)A、雾霾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雾霾能降低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C、雾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防治雾霾的根本措施是禁止化学燃料的利用[解析]雾霾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雾霾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B正确;雾霾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错误;防治雾霾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植被,减少化学燃料的利用,D错误。故选:B。5、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D)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老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解析]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鹰能获得充足的食物,鹰的种群密度可能增大。6、(2018·北京市丰台区一模)由于高铁的修建,一座山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恰好导致山林中的野猪隔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若干年后(A)A、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B、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C、高铁的修建破坏了该山林的物质循环D、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不会发生改变[解析]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