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图片并提问】1. 地球南北极的“极光”在地球南北极的高纬度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巨大的天幕似乎被染上了各种颜色,这些颜色还会不断变化,耀人眼目。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极光,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2. “罗盘”公元 843 年,在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地航行,没有航标、没有明确的航道。船上一些聪明的中国人利用手中仪器指示的方向,开辟了从浙江温州到达日本嘉值岛的航线。这个神奇的仪器,就是罗盘,即指南针。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示方向呢?这节课学习—《20.1 磁现象 磁场》。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进入情景。学习新课 一、磁现象 1. 磁性、磁体和磁极【演示实验】(1)探究磁性、磁体和磁极实验一:用磁体的一端分别靠近铁片、钢锯片、硬币、铜螺丝、回形针、玻璃片等。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磁体能够吸引铁片、钢锯片、硬币和回形针,不能吸引铜螺丝、玻璃片。实验二:把细铁屑或大头针均匀地撒在一张白纸上,将条形磁体平放在铁屑中,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观察磁铁两端及中间部分吸引铁屑的多少。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会对磁体进行分类。进行实验,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观看视频。观看实验,分年级九年级 授课时间课题20.1 磁现象 磁场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2. 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4. 知道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5. 知道地磁场。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生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为学习“电生磁”“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生电”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感悟到像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用实验来感知,用磁感线来描述。本节内容由“磁现象”“磁场”和“地磁场”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好教材上的几个实验,让学生感悟磁场存在的真实性,并且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做“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时,通过观察不接触磁体有力的作用的现象,并设置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