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班主任自身修养工作总结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一书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第一境地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次境地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地也。”此论借用宋词名句,描述了大学者治学道路上的三个阶段和要到达的三种境地。我以为,作为一名老师,也应当追求师德的“三境地”,即:创新意识、献身精神、健全人格。 过去人们谈到师德,总习惯于以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要求老师,诸如老师要在生活方面、作风方面乃至服饰方面充当学生之表率、道德之圣人。为人师者,必要做到:生活简朴,不穿奇装异服;作风严谨,不得乱交朋友;为人诚恳,不行撒谎骗人;等等。仿佛少林寺的十大戒律。可是,当今世界,已进入学问经济的新时代,高科技的快速进展,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将使我们面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环境,它必将对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站在这新世纪的起点,我们会真实地感到,创新将成为教育之灵魂,师德之“境地”。同志早已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将不再配称为老师。试想,一个缺少创新精神的老师,能教出有制造精神的学生吗?而失去了制造的力量,我们的孩子们将会在将来的竞争中一败涂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思昔抚今,前人的成就如同已凋之树,而时代给予了我们沉重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需“独上高楼”,有所创新,站在前人已取得成就的根底上,做出新的奉献,让“老树”开出“新花”。此即师德之第一境地也。 科学的入口处如同地狱的入口处。作为老师,要在教育的道路上“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自然须有一种献身的精神。此即师德之其次境地也。首先,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爱的特点本身就打算了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必需具备奉献的精神。假如说爱是一种良知的表达,那么,奉献就是一种教育良知的表达。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教育良知、缺乏奉献精神的人怎么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其次,众所周知,教育的周期较长,教育对象又具有简单性,教育教学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这就打算了老师在大多的时间里只能悄悄无闻,埋头苦干。另外,老师的上班时间长,工作难度高,工作量大,同时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我们既然选择了教书这一职业,就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