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根据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猎取和维护数据。涉及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营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 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概念模型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码,唯一标记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定具有的共同的特性和性质。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联系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关系模型 关系,元组,属性,码,域,重量,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重要涉及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这些操作必须满足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涉及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模式的地位: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模式定义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规定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涉及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可以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库和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系统的逻辑表达。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外模式的地位:介于模式与应用之间模式与外模式的关系:一对多。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用户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