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1.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3)产品分配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2.影响(1)积极:高度集中人力物力,保证了战争胜利。(2)消极:强行征粮等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引发了严重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两个特殊性(1)它适应了战时需要,这是“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2)它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但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1.背景(1)经济危机:战争结束后,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人民生活困苦。(2)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严重社会矛盾。2.内容(1)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意义(1)经济:经济恢复,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2)政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理论:探索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探究点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史料研读】史料一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 年我们遭受了严重的失败。”1探究:(1)史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指什么政策?列宁对这一政策的认识有哪些?[提示] “经济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识:该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使苏俄过渡到共产主义。史料二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探究:(2)史料二中,在农业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的实践是什么?[提示] 实行粮食税,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