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爆发:1929 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 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对国内局势—— 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二:自由放任与新政——克服危机的不同尝试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1) 措施:①自由放任:面对经济危机,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 ,否决国会救济方案。② 关税壁垒:1930 年胡佛大幅度提高关税,其它各国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2)结果:整个社会一片混乱,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的边缘。2. 罗斯福——国家干预(1)背景① 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时任总统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②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2)主要内容① 整顿财政金融。②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调整农业生产。④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政府救济, 以工代赈,政府通过赤字财政手段,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秩序⑤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规定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有助于社会的稳定(3)主要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5)影响① 积极——直接影响: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② 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①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