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挫折。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外交政策日渐成熟;70 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的提高。3.经济上:“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受“左”倾思想影响,脱离了国情,给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4.科教文化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科技建设在核研究、航天技术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阶段一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年)1.政治(1)新政权的建立①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 3 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会议规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及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等。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 年 9 月,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2)民主政治建设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1956 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④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3)对外关系的发展①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② 外交成就a.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 17 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c.1954 年,新中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