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种用户洞察能力的定义以及练习方法用户洞察与用户讨论和分析不一样的在于,用户洞察更把人当作人,而不是数据或者指标。 做互联网就是做用户洞察。 这句话好像谁说过但是不记得了,但听上去确实有道理,用强大的洞察力掌握用户的喜好和倾向,制造优秀的产品,策划和体验是易如反掌。 很多方法论把用户洞察等同于用户讨论与分析,提倡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掌握用户动态,以用户画像代替具体的个体来指导业务走向,这个解读是不负责任和形式化的。 用户洞察与用户讨论和分析不一样的在于,用户洞察更把人当作人,而不是数据或者指标。 用户讨论更多是一种工具和方法,在大多数情境下用于帮助业务解决一些线性增长的问题,例如:挖掘潜在的额外的 20%客群。而用户洞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帮助你不依靠太多数据和调研准确的抓住或者制造那一个关键的打动‘人’的核心点,带来指数级增长或者是制造全新模式的能力。 典型的案例乔布斯制造 iPod 和张小龙打磨微信的用户洞察故事大家听得很多了。那么用户洞察能力是否可以具像化为一个能力项,是否是可掌握和练习的? 我们先来看针对用户洞察的真正靠谱解读,几个非技术岗位的方法论当中都常见提及,但对其定义有稍有不一: 产品向的方法论一般定义为一种用户价值挖掘和需求制造的能力,而策划向的方法论又往往解读为一种市场动态的捕捉或者是热点追踪的能力,交互设计类的方法论更偏向于讨论不同种类的用户面对各种交互体验的最大可能反应以及应对方案。 以上几种类型的用户洞察解读,基本上都囊括了对应岗位最核心的一些技能点即如何从用户的视角定义接下来要进行的规划、策划和制造工作。可以说只要是和用户打交道的工作,用户洞察(对用户价值/当前喜好/倾向的理解)就是这个工作的基础底层。 那么,用户洞察的能力对于活动运营来说,又应该以什么角度进行解读、学习和练习才能够有效帮助到实际工作的落地和优化。 我的观点,正如一开始对活动运营万精油的定义,对于活动运营来说用户洞察的能力代表了以上三个方向的综合运用,即:用户洞察是对用户价值、喜好和倾向的深刻理解。 通俗一点的话来说,你要先从懂你自己开始,慢慢懂更多类型的用户,从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想追求什么和习惯什么三个层次来理解用户。以此运用于用户需求挖掘、内容策划和产品布局设计等综合性的工作当中。 这就是一种更全面,可以灵活使用运用于活动运营的各种工作类型的用户洞察解读。但日常接触的大量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