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本”的阿兰·佩兰怎能开“大货”“C 本”的阿兰·佩兰怎能开“大货” 名不见经传的法国人阿兰·佩兰 2 月 28 日正式走马上任国足主帅,至今已接近一个月。他辗转于中超和亚冠竞赛之间,努力以实干家的姿态,猎取中国人的好感。但是,坊间依旧哀声悲鸣者众。 为何如此?盖因阿兰·佩兰贴着“黑马”的标签横空出世,依旧因为典型的“中国式选帅”:自从中国足协 2025 年习惯性设置选帅组以来,在过去的 12 年中经历了 7 次选帅,每一次都坚持“不求最好,只求最黑”的原则,把“只犯错误、从不改正”的方针落到了实处。 “中国式选帅”的一个硬性指标之一,就是外籍教练要“听话”,阿兰·佩兰也正好符合这个标准。与一个听话的外籍教练合作,中国足协感到很幸福。但是,中国足球却往往很痛苦。 从阿里·汉到杜伊、福拉多,再到制造了“6·15 惨案”的卡马乔,无不如此。遗憾的是,中国足协从不总结历史,拒绝吸取经验教训。 对于“中国式选帅”的质疑,并非吹毛求疵。任何一国之足协,组建成年国家队的目的,都是为了在洲际大赛和世界杯上取得好成绩。因此,国家队的主帅必须有足够的执教经验和能力,尤其是参加大赛的经验,能够帮助国家队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和困难。 中国队代理主帅傅博率队征战三场亚洲杯预选赛,在客战印尼、伊拉克,主场对阵沙特队身上都出现了战术失误,临场指挥艺术欠缺,屡次贻误战机,就是因为他既无职业队主帅经历,又无国家队执教经验。当然,错不在傅博,在于强行把傅博顶上的中国足协。 与傅博相比,阿兰·佩兰的优势在于他执教过法甲的里昂、英超的朴茨茅斯、西亚的几支俱乐部球队,不管时间长短,毕竟有了一些经验。但是,他和傅博一样,毫无国家队执教经历。国家队和俱乐部队是两个不同的序列,执教国家队,面对的对手更复杂,承担的压力更大,捏合来自多家俱乐部的球员需要更强的组织能力。 阿兰·佩兰就好比是一个拥有 C 本的驾驶员,俱乐部队相当于小轿车,对他尚算是驾轻就熟。而国家队就像是一辆大货车,驾驶员的驾照必须是 B 本以上。拥有 C 本的驾驶员,除了极个别的可能也有驾驶大货的能力外,绝大多数都难以驾驭。假如强行上位,必定车祸频出。 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只是中国足协的高层们均非专业人士,对于现代足球都不了解,做出的决策难免匪夷所思。秘书长张剑擅长法律法规,党委书记魏吉祥是 30 年前的足球专业人士,副主席于洪臣是搞奥运会备战的,林晓华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