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棉花姑娘》的教学心得

《棉花姑娘》的教学心得_第1页
1/2
《棉花姑娘》的教学心得_第2页
2/2
《棉花姑娘》的教学心得 “终于结束了……”走出多媒体教室,我不由暗暗地松了口气。只要是老师都知道,准备一节公开课有多么地辛苦。特别是这次全县新课程课堂展示活动,因为面对的是下学期即将走进新课程实验班的老师,更与平常的公开课有所不同。因此经过我们教研组的讨论,决定立足点放在“展示”上面,把我们在课程实验中的一些心得、做法展示出来,以供借鉴。但是,我们这些做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平常逐渐点滴积累起来的。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最大程度地展示出来,这可给我出了道难题。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我理出了《棉花姑娘》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初读课文--小组学习生字──摘“棉花生字卡”巩固生字──联系字词学习句子──游戏参加互动──初步感知课文--课外延伸。整个设计不能说是完美的,但至少体现了平常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转变、课堂行为习惯的培育等方面的做法。但是,课堂的'学情永远是我们无法估量得到的。这次活动听课老师较多,便把课堂置于多媒体教室。同学对于初次接触的多媒体教学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就在玩“词语气球”游戏时,情绪高涨,要求再来一遍。考虑到课堂的时间调控,我便没有继续重复这个环节,而是以一句“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都得到了电脑爷爷的掌声,下次有机会我们再玩吧”轻轻带到了下一个环节。 课后的沟通会上,有老师对此环节引出了讨论的问题:“假如我们在课堂遇到了同学要求‘再来’时,老师要不要‘再来’?” 是啊,作为师者,要不要“再来”? 我想,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是“要”或“不要”就能包涵一切的。 首先,小朋友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尽的,假如每一个要求我们都一一满足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无限延伸,纪律和教学内容将大大受影响,没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同学猎取知识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我们不难想象这个画面:同学兴奋异常,小手林立,声音此起彼伏;老师满脸通红,力图“扭转局面”。在平常教学中也不难看到这个画面。文吉吉先生在《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好课的评价问题》一文中提出:"教学需要‘交往’、‘沟通’、‘对话’,但‘教’绝非一个‘交’字了得。"是的,我们追求的"民主、平等"的课堂并不意味着老师的“弃权”。 但是,假如一个老师只关怀课堂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完成,而忽略了对同学的心灵关注,忽视了同学的主体意识,这同样也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老师,只能是为“教学”而“教同学”,不是为“同学”而“教学”。 那么,到底要不要“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棉花姑娘》的教学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