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书分享心得原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逝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摘自龙应台《目送》读书分享:龙应台,1952 年 2 月 13 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 1974 年毕业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1988 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4 年,出版《人在欧洲》。[2]1998 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3]1999 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25 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4]2025 年 11 月 15 日,龙应台以 260 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 16 名,引发广泛关注。2025 年 12 月 5 日,正式卸任台湾“文化部长”。[5]2025 年 12 月,所著《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入选第四季度上海市民修身书单。《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漂亮。《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龙应台娓娓道来。2025 年,龙应台父亲的逝世,让她体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此前,五十多岁的她,从未经历过任何至亲的死亡。“这与她台湾‘外省人’的身份有关。”作为从大陆到台湾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时候的龙应台没有其他家族亲人,因为这一背景,她对许多“人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严重的时间上的延迟。“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