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 莫泊桑小说两篇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 李岭【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培育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说明:世界短篇小说的领域里,多种题材、风格的名篇交相辉映,各显异趣。在《外国短篇选读》这个单元里,有纯洁文风的契诃夫、自然文风的莫泊桑及幽默文风的欧·亨利。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作品,可以帮助他们从具体的语言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他们了解当时各国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状况。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莫泊桑这两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者通过菲力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骑马》一文也是通过埃克托尔骑马前后的表现来反映当时没落贵族的心态。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假如让他们在主动、独立自主的阅读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益于培育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求精神。因此,老师要鼓舞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的。说明: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小说都怀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关注小说情节的进展及人物的命运,这有利于调动广阔学生阅读小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说中的字词、句段,大部分学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而对小说中运用典范的语言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丰富逼真的生活内容的解读比较薄弱,所以需要老师重点引导及指导。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比较分析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老师讲故事:《咬过的汉堡包》:一个雨天的早晨,一位年轻妇女与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走进一家快餐店。他们坐下点餐时,又进来一个人,背微驼,穿一件破烂的上衣。他缓慢地走向一张狼藉的桌子,慢慢地检查每个盒子,寻找残羹剩饭。当他拿起一块法式炸土豆条放到嘴边时,男孩对母亲窃窃私语道:“妈,那人吃别人的东西!”“他饿了,又没有钱。”母亲低声回答。“我们能给他买一只汉堡包吗?”“我想他只吃别人不要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