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得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关键词】分析,对策,选择,现状,风险,金融机构,治理,中国, 内部人控制表现为经营层决定金融机构得进展、经营、分配等重大决策,还会出现个人独断、短期化得经营行为、过分得在职消费以及工资、奖金收入过快、福利待遇改善幅度大等现象。又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致使各种金融案件屡屡发生。如商业银行经理人员与下级行员工事实上掌握着银行资产得控制权与支配权,又无需承担财产风险,所以,她们常利用职务之便,独立作案、相互串通或内外勾结作案,为个人牟取利益。20 07 年银监会对2025 年得银行业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得情况通报结果就是:2 0 06年银行业共发生商业贿赂案件1 13 件,涉案金额 2 6 08 万元,涉案人员 16 4人。 (二)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就是巨额货币资金得集散地,容易滋生犯罪,如资金诈骗、贪污受贿等非法活动,存在着严重得犯罪风险与信用风险。而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管理得认识不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很陈旧,不能适应复杂得风险环境。表现为:金融机构对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得协调不到位,信用风险管理得意识在全体职员中与银行经营管理得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充分等。在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先进银行[3](P 38)。 良好得公司治理机制就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持续进展得基本前提,而我国得金融机构大都缺乏良好得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合理得内控制度与严格得管理失效,进而加大信用风险发生得概率。比如,由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得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得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1999 年四大行剥离不良资产1,4万亿元,2 008年农行准备上市获得政策剥离 80 00亿元。经过剥离得不良贷款事实上得回收率很低,资产回收率一般在 30%、现金回收率在 20%左右。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1 亿元,虽然总数较年初减少 424、2 亿元,但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却增加了 2 1、2 亿元。如此持续下去,必定影响银行得进展与金融得稳定。同样,由于外部与内部得原因,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善,会出现经营亏损、信用风险、支付危机等,虽然数量上并不大,但更为显性化[4](P98-100)。 (三)非公允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管理就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得重要内容,提高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对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促进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