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现状及对策讨论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现状及对策讨论 【摘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进行,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支付方式,在我国财政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一些管理或人为方面的因素,当前的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有关部门予以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现状,并提出一定的对策,希望对当前的国库集中支付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 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的途径是建立国库的单一账户,法律规范支出的拨付方式,国库以及代理银行充当其媒介,然后把资金划拨到收款人处。首先要注销各事业单位的商业银行账号,每个事业单位的预算都要集中到同级的财政部门账户中,并且这个账户要开设于中央银行或其他经批准的国有银行,各级财政部门集中管理财政资金,各个事业单位不在分散管理。其次,财政以及国库部门都有国库分户账以及分类账户,根据支出部门以及资金的性质,就可以反映出各个单位执行预算的情形,确保准备核算。最后,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每个事业单位根据履行职能自行决定需要购买的商品以及劳务供应,产生支出后,以上所需费用由国库单一账户统一进行支付。由此可见,国库集中支付具备监控职能,监控着预算、资金拨付和使用、银行清算以及资金转到供应者账户的所有流程。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现状 (一)支付流程复杂 事业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有二十余环节,只要一个环节有问题,整体工作效率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政府采购项目的支付,政府采购的用款预算常常要三家审核,即国库、业务处室以及政府采购。审核、支付环节常常会出现无法预见的问题,致使预算单位的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降低使用资金的效率。财政资金比较复杂,国库的单一账户设置了多个清算账户,相关的代理银行随之增多,清算环节也就增多了,致使账户间调动资金比较频繁,不仅操作难度加大,而且降低了制度的速度,影响支付效率,还加大了相关单位的工作量。 (二)退款业务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 资金经审核并通过以后就开始拨付资金,由于人为原因有时会填错账户名称或账户号码,导致资金支出出现错误。面临这种情况时,根据相关的财务制度,会把资金返回财政的直接支付账户,也就是事业单位预算后的零余额账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财务资金是不能退到零余额账户里的,这是由于零余额账户“只许出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