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老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讨论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讨论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化思考与仔细谋划的重要问题.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25 年,美国 Udacity、Coursera、edX 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25 年 5 月 21 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 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25 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 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 39 所大学的 340 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 TED-Ed 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 2025 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 [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加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