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理论讨论综述产业转移理论讨论综述 摘 要:产业转移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理论的讨论越来越多,本文着重对国内外学者有关产业转移的讨论理论做出系统的总结综述。 关键词:产业转移 理论 综述 产业转移,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发的行为,是一国或地区在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从而实现相关各方的产业优化和升级。产业转移在客观上表现为产业在空间地理上的移动,其实质是新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现象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这种现象,对产业转移进行讨论的理论也越来越多。 一、国外产业转移理论讨论综述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最早讨论有关产业转移机制的问题。他在《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一书中,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他认为,引起 20 世纪 60年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进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进展中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几乎为零,而工业的增长速度又前所未有,引致非熟练劳动力的不足。 但由于历史的限制,刘易斯没有建立起关于产业转移的完整理论,他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转移的解释也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二)中心――外围理论 中心――外围理论是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以进展中国家的视角来考察产业转移现象,从依附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进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他认为,由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低而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弹性高,导致进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和巨额贸易逆差,进展中国家出于进展的压力而被迫实行用国内工业化代替大量进口工业品的进口替代战略。 普雷维什的观点借鉴了李斯特等人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突出了国家行为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同时较早地注意到了产业转移是区域间经济关系进展变化的必定产物,也较早注意到产业转移带来的消极作用,但对于产业转移能够加快欠发达区域经济进展的积极影响认识不足。 (三)产品生命周期论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在总结国际贸易对处于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行国的美国工业结构转换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