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策略的引入及分配制度的取消,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通常施行双向选择模式。与此同时,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显著增大。据统计,20xx 年的高校毕业生增至 749 万人次,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较 20xx 年增加 22 万,且截至当年 7 月1 日,就业率仅为 72.2%,仍有大批学生无法就业,其中女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本文以大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展开分析,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取向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优化高校教育管理的相关思路,以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进一步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如何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其进展新变化、新问题,分析其内、外在因素等相关“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讨论应运而生,由此,探究相应就业教育对策,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不仅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裨益良多,对改善高校教育管理效率,推动社会进展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21 世纪是知识与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为了促进我国全面进展目标的实现,各大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范围,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然而,当前国内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大学生供给形成巨大反差,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势颇为严峻,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据统计显示,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增长率显著增加,但就业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已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一问题不仅加剧了我国就业难的形势,也一定程度阻碍了我国社会和谐进展的进程。20xx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 749 万人,比 20xx 年增加 22 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以“北上广”高校为例,三个城市各自于 20xx 年度的在校生数量已突破 170 万人,跻身全国高校在校生前列。但是,与大规模的毕业生数量相反,“北上广”三个城市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不仅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群体中的男女学生就业差距也在逐渐增大。以 H 大学为例,20xx 年,H 大学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为 71%,男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为 87%;20xx 年,H 大学女大学生群体就业率仅为 63%,而男大学生就业率则高达 84%。由此看出,女大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就业率,呈现较大的就业差距。而且,从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就业理想以及薪资待遇等多个方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