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浅谈[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改革,是提高课程与时代的适应性、解决当前课程教学质量低等问题的主要途径。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并从会计软件、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将互联网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人才的实践技能。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相比,会计电算化课程核算的途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充分的了解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样需掌握与会计软件应用情况有关的理论。加强课程改革,是确保教学能够达到上述效果的基础,对会计人才理论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人才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必须不断的练习,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方可充分了解当前的会计政策以及核算方式的变化情况。加强课程改革,是确保学生的各项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培育的关键。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软件应用率低 会计软件应用率低,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在互联网时代,金蝶等软件,均已被应用到了各企业当中。如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未涉及与上述软件应用方法有关的知识[1]。学生就业后,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熟悉软件,不仅容易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且容易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造成阻碍。除此之外,老师仅采纳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未利用会计软件等辅助措施,将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资源较为单一 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较为复杂,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方法,实践过程中仍可能忽略相应的操作流程[2]。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老师,已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多数老师均会在课堂中提醒学生,应按流程操作。但由于教学资源匮乏,缺乏教学案例,学生往往很难意识到按流程操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手段有待更新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仍以“板书式”以及“口头讲授式”为主,虽多数高校均已引进了多媒体设备,但大部分老师,均会将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进行教学,多媒体的价值很难得到体现[3]。在互联网时代,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涌现,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