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传播环境 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影响的境况和条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孤立、封闭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必定要以某种形式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而一定的环境因素也必定要以某种方式影响、规定、制约着人类的传播活动。人类每时每刻都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着环境,而环境也按着它所固有的形象、准则和文化塑造着每一个人。因此,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环境的特征、形貌以及对传播活动的作用,而且要知道制造环境和营造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本章内容共有四节:传播与环境的关系、传播环境的特性与类型、地理环境与物理环境、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要求认识传播对环境的依赖与环境对传播的作用,把握传播环境的特性与类型,根据实例理解硬环境和软环境、行为环境与心理环境、地理环境与物理环境的不同作用;重点掌握媒介环境对塑造媒介形象的作用和社会环境对传播的发挥与限制作用。 第一节 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弄清客体与环境的关系,大概是讨论者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一客体(讨论对象)的最常见的、最富有成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客体的具体存在,总是这样或那样地依赖于它周围条件和前后关系,或者环境。同样,假如不谨慎地对待环境这个概念,不从环境中区分出传播的所有属性,那么谈论传播是没有意义的。一、传播对环境的依赖传播活动必定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来进行,或者说,它必定要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 (L. DeFleur & Ball-Rokeach,1990)认为,假如撇开环境,单纯地孤立地观察各个具体媒介,那么观察再细致,也无法理解当今社会大众传播系统的整体,因为媒介的历史大于其各个部分之和,任何媒介的产生和进展都深深地植根于一系列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之中。为什么报刊媒介在将近一个世纪中一直进展缓慢?为什么电影经过快速进展之后又跌入低谷?为什么电视、电脑能很快席卷全球?这都与环境的特点和状况有关。今日的大众传播已成为我们的体制结构的一个中心部分,即既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又是文化体制、教育体制、家庭体制的一部分。媒介的生存与进展已经无法抗拒环境对它的全面渗透。 传播活动不是某种抽象的、纯粹的存在,它总是以具体的形貌或质的规定性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要对传播活动进行描述和分析,就必须先了解环境。传播与环境不可分离。“原子,假如不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就不能保持自己的结构”;“假如使人在幼儿的某个时刻突然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