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的新农村建设与新变化摘 要:余姚作为宁波的一个地级是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并取得巨大的进展关键词:新农村;余姚 ;新变化 毫无疑问,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我们工作的一个长期任务和目标对全国各地农村的建设和进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是一个经济社会进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以去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例,全国平均值是3255元,而浙江省,连续20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去年该项指标全省整体达到6660元,宁波地区则整体达到了7810元。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在有着与全国其他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性的同时,也必定有着自己鲜亮的个性。那就是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好效果、更多创新。本文试以宁波地区的余姚市为例,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走各自特色路子,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生产进展要更高层次,走新型的二产和三产道路 1、 现状 余姚农村以工业生产为主,传统的农业也已经率先完成了由粗放型生产向地域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的转变。目前专业化集约化地域块状明显,从南到北已经形成了三大各具特色的农业进展“块”:1、南部山区半山区,是茶叶和水果林木板块,其中仅红枫苗木一项,销量就占全国七成;2、中部平原区,是稻蔬养殖板块,仅牟山就有千亩国家级新品种示范基地和万亩水面大闸蟹养殖基地;3、北部滨海区,是榨菜海涂养殖板块,榨菜十多年来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特色农业明显,被授予的国家级称号就先后有“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红枫之乡”等六个之多,还有榨菜等十大特色主导农产品。在产业化方面,也已形成八大产业,拥有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各近百家,涌现了 “国泰”榨菜等9个省名牌农产品。 2、 问题或欠缺 一是农村工业相对分散落后,二是传统农林养殖业科技化含量不高。就工业而言,村民自办的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少,大部分是为大企业提供配套的分散加工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 。就农林养殖业而言,再沿用专业化集约化等老的办法,一方面自己多年的进展,在这条路已经差不多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这一办法只能打时间差才有优势,而现在这一经验的传播,已经存在一个被别人复制赶超的严峻现实因此迫切需要开辟新的思路,才能使余姚农村的生产进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3、 对策 基于此,余姚农村今后在生产方面的进展,就是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走一条产业更高层次的路子。 首先,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