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心态与自主心态依赖心态与自主心态 能得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韩愈 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 ---汤斌 把自已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两个人,自己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信任别人,那太危险了。 ----巴金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雨果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唯有自己。 ----德田虎雄 溺爱产生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身于从属地位。具有依赖心理的人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理问题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过份依赖之心,是个性的一大弱点。小时候父母包办过多,没有独立行动和自主的训练,吃饭、穿衣及日常起居没有较早地自理而让别人侍候,总是绕着妈 妈的围裙转,不敢离开一步,于是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依赖心理通常是从孩提时代养成的,大多数是因为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而引起的,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已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已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阻碍了子女独立性的进展。造成孩子过份依赖的心理。 每个人都必须先依赖后独立。无法独立生活的孩提时代,依赖显然是蓄劲的时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把握它。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注意这一点。依赖是学习现有知识经验,自立是制造未来的关键,没有现在的学习,就没有好的制造。人格的成长也是一样,假如父母提供正确的爱而不是溺爱,孩子的人格才能往健康的路上进展。 做你自己,不要过分依赖 孩子适当依赖父母是成长的必需,但假如事事依赖,时时依赖丧失了进取的积极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那么,他长大后必定是一个不依赖别人便不能生存 的人。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自息。”自强就是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对美好的未来无限向往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他依靠的是自己的坚韧拼搏而其他人的荫庇提携,就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