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思危于未形,绝祸于方来【例文】心存侥幸,肆意妄为,是不幸的开端。无数案例证“”明,贪婪行为多戴着 侥幸 的面具,其根源是理想信念丧“”“”失。 思危于未形 才能 绝祸于方来 ,党员干部应时时处处戒除侥幸心理,远离红线,常自省自警,方能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莫存侥幸心理》)【典故】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逸民》,君子思危於未形,绝祸於方来,无乃去张毅之内热,就单豹之外害,畏盈抗虑,忘乱群之近忧,避牛迹之浅崄,而堕百仞之不测,违濡足之泥泾,投炉冶而不觉乎。【释义】意思是,君子考虑危险是在它没形成的时候,杜绝祸患应在它到来之前。比喻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赏析】“古人讲,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 乱 。 五千年文明赋予了中华民族独特而超凡的生存智慧,忧“患意识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的辩证思想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深刻哲理,从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的警世良言到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的喻世明言,无不体现中华民族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催化剂和动力源。《新五代史》卷五十四“《冯道传》记载了冯道劝谏后唐明宗的事。道尝戒明宗曰: 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 冯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谏明宗在承平之世更要临渊履冰,可见其深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道。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时,有人建议对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句歌词进行适当修改,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致认为,这句歌词没有过时,还是留下这句话,继续保持警惕好。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风险挑战无时不在,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底线思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坚守底线,增强风险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意识防风险、守底线、严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