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体系: 二、高考考点 :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三、高频考点:频考点 1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区别:① 侧重点:源远流长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② 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2)联系: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例 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能因时而变,故③错误。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经济的发展,故④错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故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A 项。例 2 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 ,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 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题干材料主要讲述我国多样性的地方文化相互交流,繁荣兴盛。据此判断,①③④表述 正确符合题意;不同区域文化交流时,主要体现的是各具特色,②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 C 项。频考点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例 3 “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