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西南旱灾:旱情连锁反应 云南的一场透雨有限化解了大地的干渴,而这场巨灾尚未过去时,人们的另一层隐忧又起:伴随干旱对西南农业生产的灾难性影响,农产品(14.57,-0.03,-0.21%)及相关资产资源价格也不断走高,重庆米价因此全线上扬超过 30%。因此,尚在肆虐的旱情是否会加剧粮价上涨预期,进而推高全年的 CPI,一时成为多方关注的话题。 针对西南大旱可能影响全国物价这一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日表示,西南旱情对大米、油菜籽、糖料、烟叶、茶叶价格影响较小,而且糖料、烟叶、茶叶在 CPI中的比重很小,其价格变动不会推动 CPI 上涨。 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多表示,这场旱灾对 CPI 的影响不会太大,但一切还是要等待旱情完全过去才能定论,当务之急是要管理好通胀预期。 米价向上发改委强调影响有限 黑龙江的农民率先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大旱里发现了“商机”。往年,3 月份都是余粮销售的高峰,而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在当地的不少农村,收购站门庭冷落。不少农民预期大米即将涨价,因此惜售也便成了理性之举。 市场已经证明了黑龙江农民的“先知先觉”。在北京市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经营大米的摊主刘三龙告诉记者,“价格确实是在往上走。”不过,米价到底能走多高,他自己也没能说出个究竟。 统计数据显示,西南五省区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 5%不到,占全国稻米产量在 19%左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表示,西南地区不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相比之下,中南、华北等区域的产量占到了全国商品粮的 70%,西南地区历来是需要粮食调入的区域,同时,西南地区的人口占比也不是很高,因此,虽然旱情加剧,但对全国粮价影响不大,对全国粮食的供求平衡也影响有限。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也表示,各地旱区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强化了各项措施,全力抗旱减灾,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减小。不过,周望军指出,西南旱情虽对当地小春作物生产和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对全国大米价格影响较小。“旱情每年都有,每年都会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年耕地受旱面积大幅少于去年同期,旱情对全国粮食产量影响有限。”周望军说。 农产品涨价暂未推升 CPI 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 2 月份 CPI 数据同比上涨 2.7%,直逼政府 3%的全年 CPI 调控指标,不禁使得物价全面上涨、通货膨胀行将来临的预期加强。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南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