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_第1页
1/2
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_第2页
2/2
《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预习目标】掌握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的基本内涵,会品味分析诗歌的形象。【知识重点】掌握诗歌鉴赏形象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与规范。【知识链接】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繁复一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真题演练】结合上述知识,试着鉴赏下面作品中的意象与意境。《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答:这首词的意象有: 通过这些意象构成了 的意境。(提示:“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必备知识】了解一些有关形象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1、人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答题思路和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2、景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开头几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景物间有什么样的层次)?或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塑造景象形象的?答题思路和模式:(1)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间体现什么样的层次(2)景物的特点(角度)如何(运用的手法如何),有什么深层用意(3)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意境类——问法: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