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上做出贡献的中国化学家 一、墨翟 墨翟(公元前~),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在该 书中说到:非半不斮则不动,说在端。斮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斮也。端,是无间也。意思是说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 ,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早提出不能抹煞墨翟的功劳。 二、刘安 我国西汉时代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盐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 当规模,每年炼铜达,占当时铜产量的~这种炼铜方法在我 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这句话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刘安在西汉时能发现这一现象,说明他对磷有所了解。而德国的布朗特是年从尿中发现磷的,他的发现要比刘安晚多年。那么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 刘安。 三、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生卒年代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其中化学知识丰富。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合成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四、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句容县)人。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 ①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 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 ③黑色隔绝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这一了解在当时化学还处于萌芽时期是很了不起的。 五、蔡伦 我国东汉和帝时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宦官。桂阳人(今湖南来阳县人)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经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后世人们将蔡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