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和配合物理论简介学习目标:1.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2.通过 sp3、sp2、sp1杂化情况的分析,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3.了解配位键的特点及配合物理论,掌握配合物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内界和外界,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识回顾][要点梳理]1.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在形成 CH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 2s 轨道和三个 2p 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 sp 3 杂化轨道。四个 sp 3 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 H 原子的 1s 轨道重叠成键形成 CH4分子,所以四个 C-H 是等同的。可表示为:C 原子的杂化轨道(2)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构型的关系①sp 杂化sp 型杂化轨道是由一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道组合而成的,轨道间的夹角为 180°,呈直线形,如 BeCl2分子。②sp2杂化sp2杂化轨道是由一个 s 轨道和两个 p 轨道组合而成的,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120°,呈平面三角形,如:BF3分子。③sp3杂化sp3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 s 轨道和三个 p 轨道组合而成, sp3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如 CH4分子。2.配合物理论简介(1)配位键① 概念: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的共价键,即“电子对给予-接受键”,是一类特殊的共价键。如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提供孤电子对给予铜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电子对形成的。② 表示:配位键可以用 A→B 来表示,其中 A 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叫做配体;B 是接受电子对的原子。例如:(2)配位化合物① 定义:金属离子 ( 或原子 ) 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简称配合物。② 写出生成下列配合物的反应方程式:[Cu(H2O)4]Cl2:CuCl2+ 4H 2O == =[Cu(H 2O)4]Cl2Fe(SCN)3:FeCl3+ 3KSCN == =Fe(SCN) 3+ 3KCl ③ 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因而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很不稳定。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知识点一 杂化理论简介1.杂化类型的判断因为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 σ 键或者用来容纳孤电子对,而两个原子之间只能形成一个 σ 键,故有下列关系: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再由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例如:代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