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理解自然资源可再生的相对性。(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3.了解资源安全的概念和意义,分析维护资源安全采取的措施。(综合思维)4.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地协调观)一、认识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概况(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2)种类:自然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3)作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能量和空间。例如,水既是生命的组成要素,又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还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空间。(4)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提醒] 判定自然资源,要充分把握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和经济属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的物质、能量。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分类:人们按照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将自然资源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2)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再生资源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利用。(3)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矿产资源是在一定区域、一定地质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可能再生。[易错警示]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没有严格的界线。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再生、循环使用,但由于其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的周期,若利用不合理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甚至丧失生产能力。3.战略性矿产资源某些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二、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