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本章内容包括三部分:旅游景观的欣赏,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景观的欣赏”包括事先了解景观特点、精选观赏点位、把握观赏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提高审美素质五项,并介绍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著名旅游景观的特点和成因”,以黄山为例介绍山地景观,以夏威夷为例介绍海域景观,以长城为例介绍历史遗产,以巴黎为例介绍城市景观,从而了解各类景观的形成及特点。 “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介绍了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1、了解景观特点: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 例:济南大明湖有“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奇观。为何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其实真正无蛙鸣的原因是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的布局:如路线的设计、园林景观的布局 例: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总之,了解景观特点越多,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也越多。2、精选观赏点位 苏东坡《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位置,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1)距离的远近: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则宜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例如:观赏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天下第一桥”,不走到特定的位置,就无法看到浑然天成的“桥”的奇观。 (2)角度:特定造型的地貌,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到某种形象。 如黄山的“仙人晒鞋”、“石猴观海”,“桂林象鼻山”、“巫山神女峰”等。 (3)视角(俯视与仰视):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景观则需在适当的距离仰观,才能兼收形、色、声、动等美感。 (4)动与静的对比: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