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合同管理及成本控制摘要:施工总承包合同是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模式,其目的是经过合同管理来实现工程参与方的利益最大化,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通过合同的风险管理、合同交底、控制人材机消耗、现场签证等手段,来降低工程成本。本文通过对该模式下的合同管理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加以分析与阐述,使工程参与人员了解合同管理的精髓,为施工方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增色。关键词: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成本控制1、引言施工总承包合同规定了项目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它是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也是施工单位获取工程款的依据,更与项目各参与各方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合同条款的理解,在合同前期要重视合同的风险的规避,实施阶段要注重合同条款的把控,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为变更、签证等要求的提出得到有力的支撑。2、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实现对成本控制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在施工招标阶段施工图纸已经具备,但设计深度不一定得到施工阶段对图纸的要求,这给以后设计变更的提出创造有利条件。另一种情况,业主为了早日开工,便于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在未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情况下,采用所谓的“费率招标”来选择施工单位。这种合同模式实际上是开口合同,对业主方的合同管理和投资控制十分不利,但对施工单位非常有利。合同一般为单价合同,在不违反合同原则的前提下提出签证且得到认可的几率大大提高。这种合同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合同表述比较成熟,容易理解,便于把控。3、合同管理3.1合同的前期管理合同前期管理要做到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要求:3.1.1对风险的回避。在进行合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大概率、大损失的风险可以适当采取相应的回避措施,将风险来源切断,从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将其风险因素在实际发生之前就消除掉,有效遏制风险的发生,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将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风险回避的主要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直接拒绝承担这些风险,另一种就是及时终止正在进行建设的项目,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例如不要和缺乏诚信的分包商签订新相应的分包合同,或者是不要将没有经过检验合格的合同进行分包计价等等。但是这种回避措施实质上是一种消极措施,这是因为不管是拒绝承担风险还是将项目进展终止,在消除风险的过程中也就意味着整个风险项目所带来的机会、利润及收益都被放弃了。3.1.2将风险进行转移。这一措施就是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将风险以及可能存在的损失转移给具有一定利益关系并参与工程建设的另一方。该措施之中主要包含非保险风险转移与保险风险转移两种。其中保险与担保是最常用的手段,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它也是合同履约时进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非保险的风险转移基本都是运用委托合同、分包合同、担保合同等方式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只变更了风险的承担方,但是风险本身的损失并没有减少或消除。一般在运用的时候需要选择更有条件承担的一方实施,从而便能够降低工程项目损失。3.1.3对风险的控制。在进行合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大概率、小损失的风险可以适当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减少风险产生所带来的损失。在实际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有关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教育工作,并制定出来相关应对风险的措施,在制定合同的时候就将风险发生时可以进行的应对措施与处置条款等全部列示出来,从而积极防范风险的进一步发生,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与第一种风险处理措施相比较更加积极有效。3.2合同交底建设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主要依据就是合同,合同本身制约了工程各参与方的行为,规定了各参与方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对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对于施工单位各参与人员来说,了解合同中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工程承包的范围、工程采用的标准及规范、合同规定的任务与要求、合同价款、合同工期、安全、质量、合同中违约责任、验收、考核等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上对合同理解的过程是通过对合同交底的形式来实现的,这就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部门、每个人员都要参与合同交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