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自主学习』一、地理条件1.范围:A□ 黑龙江 、B 吉林、C□ 辽宁 三省和 D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和□ 畜牧业 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 高原 、F□ 平原 、G□ 山地 ,利于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 黑土 、□ 黑钙土 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 交通 发达,人口密度较低。[自我探究] 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1提示 劣势主要表现为:(1)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并且只能一年一熟。(2)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产。(3)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优势主要表现为:(1)冬季时间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2)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3)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二、农业布局特点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 气候 、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 生产方式 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 D□ 大兴安岭 、E 小兴安岭、F□ 长白山 。(3)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自我探究] 东北地区西部高原畜牧业和农区舍饲养畜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提示 形成的主导因素:西部高原畜牧业——广阔的天然草原牧场;舍饲养畜业——市场、饲料。经营方式:西部高原畜牧业——天然放牧;舍饲养畜业——人工养殖。『自我反馈』1.有关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 气温低,作物病虫害少 ②冬季积雪多,有利于减轻春旱 ③气温低,冻土发育,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④ 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东北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2.有关东北农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西部地形平坦,是耕作农业区B.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C.辽宁省水源短缺,不是水稻重要产区D.地形和气候差异是东北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答案 D解析 松嫩平原西部是重要的畜牧业区,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